找到相关内容176篇,用时20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佛光教科书:《佛教问题探讨》(1)

    重新认识自我宝贵的清净本性,开发每个众生本具的如来佛性、平等的法性以及清净的真心。   三、诸佛菩萨那么多,我们要信奉那一位比较好?   经云:“佛佛道同。”佛、菩萨并没有前后的名次及功德多寡的分别。...的共修活动。   听闻正法。   阅读佛书。   参加道友集会。   要有自我的密行。   学习六度四摄的菩萨道。   要有禅悦法喜的体验。   关心佛教的发展。   正见、正思、正念。   此外,...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300651972.html
  • “真如”哲学:一种新的价值体系的追求——读章太炎的《建立宗教论》

    403—419页。)章太炎自然也不例外。在《建立宗教论》中,章太炎依据法相唯识学的基本范畴——“三自性”作了自我融通式的诠释后,构建了一个以“真如”为绝对本体的哲学体系。  佛学认为人的认识活动(又称“...是从分析宗教起因入手的。在他看来,宗教是由于人类无法认识自我,主宰自我之时向外所寻找得到的一异己力量,并且“又与之以神之名,以为亦有人格”,最后拜倒在自己所塑造的偶像之前。因此,“此心是真,此神是幻,...

    洪九来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303352040.html
  • 中国佛教的“心”

    rdquo;道元实际上是著眼语言的重要性,通过赋予“道”新的内涵的方式,来确立自己立论的出发点。 其次是自我认识的深化问题。实际上,印度佛教原本就是从对自我的探求开始的。说起&...;的根本是什厶呢?正是无明。缘起思想的根本就在这里。基於无明、无知而有今天的我的存在,所以如果不得解脱,人生的迷茫、痛苦就永远存在。归结起来,深入认识自我,就是佛教的根本课题。但在印度大乘佛教的展开...

    木村清孝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371052894.html
  • 宗教对话:理由、内容与方式

    宗教没有了生命力,但这不是事实。然而,各宗教也不是原来意义上的宗教了,它们必定要发生相当程度的转变。  在此背景下,各个宗教之间的对话则是宗教更新自我认识,促进宗教事业繁荣的最合适的方式之一。如前所述,宗教对话可以促进宗教对话各方更加真实地、客观地、人道地认识自我,进一步体现宗教的生命活力。  我个人认为,宗教的自我理解有多种,传统上的各种自我理解继续有效,而在这个时代,通过对话的方式来促进宗教的...

    王志成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145059435.html
  • 论佛教民主自由平等的真义

    僧宝。   因此,皈依三宝无非是藉助佛力,引导我们认识自我,肯定自我,进而依靠自我,实现自我,找回自己心中的自性三宝。我们每个人都像是一座宝藏,皈依就是开采自己心内的宝藏;不皈依,就如同宝藏未经开采...找回顶天立地的自我,不要臣服于神权,更把民主的思想提高到极点。   鸠摩罗什与磐达特,大乘小乘互为师,这是民主观念的呈现;文殊菩萨曾向八岁的妙慧童女顶礼,这正是“吾爱吾师,吾尤爱真理&...

    星云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264060088.html
  • 佛教在社会生活中作用

    这个本质又来把握这个现象,不要被这个现象所迷惑了。而不是说离开这个现象去寻找一个和现象毫无关系的一个所谓的本质,那是没有的。就拿一个人来讲,也就是从现象的我来认识一个真正的自我。离开了现象的我,可能认识一个什么样的真正的自我呢?那是不可能的。这个问题在现在也是非常有意义的,我们现在的很多年轻人都是想要脱离现实,去追求一个虚无缥缈的东西,其实我们首先应该脚踏实地地从我们现在的现象的我去认识自我究竟是...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432261029.html
  • 南渡士人的佛教因缘与文学创作

    端详。一齐都打碎,放出大圆光。”这些词,“无不说明随缘任运、自在自得、认识自我本来面目、以求圆满的禅机名理。”[20](p.9)  以诗而言,吕本中《东莱先生诗集》卷一九《戒杀八首》其一:“商臣杀其父,...意)的人物。诗人借对居士禅的理解,来表达对超脱形迹、“即心成佛”的认识。李光《庄简集》卷五:“路隔仙凡只一尘,浮生出没转风轮。宿缘未断形虽换,异世相逢意自亲。圆泽再来寻旧伴,房公一笑悟前身。若将爱见迷...

    钱建状|尹罗兰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471061283.html
  • 佛教从般若到如来藏、佛性思想的发展及意义

    观般若与佛性做过分析和探索,并从认识论的角度阐述了从般若学的角度也可以发展出佛性思想,并认为佛教 性思想是佛教用般若智慧向内认识自我,探索认识主体时,对人的主体性地位重视而产生出来的,因此本文就以新旧...如来藏与佛教缘起思想不同的一个认识,一般认为犯度文化重于对现实的否定,而中国文化对现实则实为重视(日本文化则对现实肯定),所以如来藏思想传入后,吉藏的三论宗也对此展开论述,把这一在印度未能展开的思想...

    蔡宏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584561924.html
  • 谈心之回归

    ,号众生性颠倒。本文从信、解、行、证、用五个步骤,阐述行者如何体察自心,认识自我,回归自心,把握自性,令自相续于下觉中,即如如佛。其过程虽假名为五,五而一,一而五,以不离一心故;一现无量,无量现一,但...第二能见相)。由前转相,而妄现境界之相。因为能见相既起,则同时妄现此认识对象,这客观世界(第三境界相)。在这晦昧的虚空中,结暗境为万色,即山河大地之器世界,现由妄想揽取少分的四大幻色,挟争权迷情妄想就...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7101862541.html
  • 2000-2001年中国宗教学研究综述

    宗教的特征,并由此说明,宗教是人类认识自我认识世界的 一种异化。但我们更需要开辟一个‘功能主义’新视角,从社会实践与社会功能的角度,对 宗教现象进行实事求是的解释。”宗教虽然包含了上述的功能,然而从...重视,出版了世 言 编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阳光下的罪恶:当代国外邪教实录》和王跃主编、珠海出版社出 版的《世界邪教:人类的公敌》等书,这些著作对人们认识邪教的危害有一定的帮助,但多 是现象的描述,在...

    黄夏年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0562463085.html